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8月28日,“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金属材料专场在北京举行。本期专场发布会聚焦我国金属材料领域自主创新成就,集中发布了由中国金属学会推荐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核聚变反应堆钨铜偏滤器部件、先进金属多孔材料三项材料领域科技成果。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科技成就展数字展品库入藏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金属材料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国独创的“铈磁体”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家族中独具特色的创新品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表示,稀土永磁材料是全球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战略材料。突破高性能、低成本的稀土永磁体制备技术,是实现高端制造、“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从第一、二代钐钴永磁研究,到第三代钕铁硼自主技术迭代,再到如今全球独创的“铈磁体”,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推动稀土永磁研发、产业化实现了四次技术突破,目前已形成五大系列十六个种类、近百种规格的新产品。中国钢研稀土领域首席专家喻晓军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继续探索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并将推动稀土永磁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
1亿摄氏度,1066秒……2025年初,中国“人造太阳”EAST(东方超环)装置再创新世界纪录。为核聚变反应堆抵御10倍于太阳核心温度等离子体冲刷的关键部件,正是由安泰科技研发的钨铜偏滤器。干勇在评价该成就时表示:“我们研制的金属材料完全能满足核聚变用特种合金的服役性能要求,充分证明中国已成为金属材料研制和应用的世界强国。”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金属首席专家王铁军分享了团队攻克钨铜异质材料连接、无损检测等技术的故事。
从生产高标号车用汽油吸附脱硫装置中应用的金属多孔滤材,到煤化工领域应用的飞灰金属过滤器等,由金属多孔材料打造的“工业金属肺”,成为推动现代工业低碳减排的重要助力。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在推介该成就时指出:“先进金属多孔材料,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具有高孔隙度、高通透性、低密高强等特性,可实现材料结构与应用功能的融合创新,在众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研华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军军说,先进金属多孔材料犹如架起现代工业的“通透之骨”,赋予金属材料超越传统“理想结构”的性能,在现代工业中搭建起金属材料与功能需求匹配的“完美桥梁”。在氢能源、碳中和等领域,先进金属多孔材料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将依托材料基因组工程大数据平台、工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多学科创新,提供数智化的金属多孔材料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记者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获悉,“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更多行业专场发布将陆续与公众见面,活动配套的首期科技成就展已在筹备中。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