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庄严的礼炮声不绝回响,标兵如铁骨金刚般伫立……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庄严见证盛大阅兵。
在长安街南北两侧,共有5万余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盛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来自科学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在现场,他们向科技日报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所感与所想。
科技突破振奋人心
“看到由我们中国一汽制造的红旗检阅车驶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我深感震撼与自豪。”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九章平台首席执行官周时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她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信念。
阅兵现场,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的徒步方队,跟随各自的兵种军旗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其中多面军旗是今年“八一”前夕刚刚发布的新兵种军旗。
“看到信息支援部队、网络空间部队在天安门广场首次亮相,我热血沸腾。”观礼嘉宾、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人民军队在数字战场上的扎根布阵,让他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领域科技实力之紧要。
“80多年前,抗战先辈们靠着‘小米加步枪’拼死抗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现在人民军队有了高度信息化的高科技国防力量,网络空间、信息领域也成为守护国家主权的‘新疆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更让我们网络安全从业者深深感到责任重大、使命艰巨。”齐向东说。
本次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而出的。其中,多款新型装备系首次亮相。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都是第一次对外展示。
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魏志鹏表示,受阅部队展示了系统化的先进装备,其中就有他所在实验室研发的核心部件,这让他非常自豪。
“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应肩负的时代责任。在这个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时代,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与使命担当贡献力量。”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说。
正义力量鼓舞精神
突击车上,一面面战旗飘扬如林;长安街旁,人民英雄纪念碑永恒矗立。
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授称单位中遴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功勋荣誉旗帜组成了战旗方队,承载着我军抗击日寇、抵御侵略的苦难与辉煌。
看到这支方队,长期为烈士寻亲的爱心人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不禁流下热泪。
“这些旗帜既承载着辉煌的历史,也凝结着沉重的过往。”孙嘉怿说,令她欣慰的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
“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就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中国抗日战争后代联谊会(澳大利亚)会长孟京生感慨道。当装备方队中的战略打击群经过广场时,孟京生和他周围的观众忍不住欢呼、鼓掌。
人民军队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与强大力量,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泪水和掌声,还鼓舞了他们继续干事创业、勇毅前行的决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侨联主席陆林回忆,当三军仪仗队铿锵走过时,他深切体会到,“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强技”,这正是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博雅特聘教授王源亦有同感。“今日,我们更需要以自立自强的强大国防坚定守护和平。唯有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王源说。
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创新变革再添荣光。在阅兵现场,教育工作者们也表达了他们的感慨与决心。
“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是我们国家的钢铁脊梁。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愿与青年人一同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告诉记者。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尹大勇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我要把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知到的振奋,带回校园,分享给孩子们!”
(科技日报记者夏凡、杨仑、赵卫华、崔爽、刘园园、张盖伦对此稿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