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育珍品,宁波大学海洋学院让“盐碱地”变“养蟹田”

2025-10-12 14:14:4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当东海之潮与昆仑之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产业火花?近日,在新疆和田县英艾日克乡,由宁波大学和新疆和田学院共建的昆仑水产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宁波科技力量在万里之外的和田,成功孕育出一个“点碱成金”的产业传奇。

此次揭牌的宁波大学·新疆和田学院昆仑水产研究院,以及同步成立的稻香科技小院,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塘口的关键举措。据介绍,研究院将聚焦盐碱水域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科技小院致力于培养“懂蟹知沙”的本地化人才,形成“专家驻点+学生实践”的可持续服务模式。

“这是科技跨越地理界限的生动实践,是和田水产产业的一次成果展,更是科技兴渔的一次动员令。”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母昌考说。

从东海之滨到昆仑山下,这场跨越万里的产业协作,离不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在盐碱水养殖领域长达数年的技术攻坚。近年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组建跨学科团队,突破盐碱水调控、耐盐碱蟹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为“沙漠养蟹”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金秋的和田,沙漠边缘的“昆仑玉蟹”迎来丰收。喝着昆仑雪水、晒足沙漠日光长大的“昆仑玉蟹”,以其肉质紧实、蟹黄饱满、全无土腥味的品质,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生态珍品”。

谁能想到,这片pH值高达9.5以上的盐碱地,昔日曾是“农业禁区”,如今却成为“沙漠蟹田”。“我们正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沙漠生产力。”宁波大学二级教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原河蟹养殖岗位科学家成永旭表示,“要让盐碱水从生态负担变为产业富矿。”

“种质资源库加本土化应用,就是良种覆盖提升;东部市场渠道和西部特色产品结合,带来品牌溢价增长。”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学科负责人王春琳说。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渔”,这场跨越山海的“蟹”逅,让科技兴农的灯塔在沙漠边缘点亮,让共同富裕的梦想在昆仑脚下生长。

“我们将以党建联建为纽带,通过研究院攻关核心技术、科技小院输送人才、协会打通产业脉络,助力‘沙漠蟹都’崛起。”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邵丽表示。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